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萨克斯 >> 萨克斯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为什么苏联解体后的苏联所有国家加起来却比

来源:萨克斯 时间:2023/1/22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解体后的俄罗斯已经不是撑持苏联的那个俄罗斯了。

苏联解体后,为了改变苏联时期计划经济带来的弊端,叶利钦任命时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盖达尔开始经济改革,也就是后来有名的“休克疗法”。

盖尔达其人

盖尔达他爹铁木尔·盖达尔是大名鼎鼎的《真理报》的军事记者,可能看过苏联系列笑话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个报纸最大的真理就是上面登出的新闻一定不是真理。

可能是因为工作的影响,老盖达尔从小就对他儿子灌输一些在当时看来比较反动的理念,对苏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不满,对反对苏联模式的人抱有同情。受父亲的影响,盖尔达从小就很喜欢西方的思想,并立志用西方的经济模式改革苏联,因此,他大学选择了经济学专业。

在苏联解体前后的这个时间段,盖尔达被叶利钦看中,担任俄罗斯联邦的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这一年他只有35岁。在年,叶利钦甚至打算让其当总理,但是被联邦杜马否决。

事实上,虽然这场经济改革是盖尔达一手主持的,但是方案的制定者是美国经济专家杰弗里·萨克斯。用这个美国人也不是俄罗斯政府的率性而为,事实上,这是个很厉害的人物。

在80年代,他将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实施,收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效。当时玻利维亚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高达%,经济负增长12%,民不聊生,政局动荡。萨克斯的方案是:放弃扩张性经济政策,紧缩货币和财政,放开物价,实行自由贸易,加快私有化步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该疗法实施不到一周,玻利维亚恶性通货膨胀便得到了强有力的遏制,物价从暴涨趋于稳定。

事实确实如此,但是叶利钦和盖尔达都没有看到,玻利维亚的经济才多少体量?就算没有这些花里胡哨的改革方案,美国只需向其中央银行注资,其国民经济立刻就可以复苏。

而萨克斯在俄罗斯也是老调重弹,这个方案主要有一下几个步骤:

1、开放物价。自年1月2日起,俄罗斯联邦政府先后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

2、实行收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通俗点说就是减少政府的支出、投资,增加税收,取消之前实行的优惠税收政策。

3、实施大规模私有化。政府以无偿赠送方式发型1.5亿张私有化证券,总价值达1.5万亿卢布,给当时每个俄罗斯公民发一张。公民可以凭借此证券购买国有资产的股份。

先说说开放物价。

物价放开的头三个月,整个俄罗斯的消费品市场瞬间繁荣。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商品,苏联时期却要排队呢?

那是因为苏联本身每年生产的轻工业、消费品就这么多,在之前计划经济时期,每天卖多少都是一定的。而现在放开价格、放开供应了,索性把一年计划的东西都拿出来卖好了,早卖完早利索。

但是卖完了呢?苏联的轻工业能支撑增长如此迅速的消费吗?答案是不能。所以,当几个月的时间卖光了原本一年生产计划后,剩下为数不多的东西大家就得抢了。而一块肥皂本来卖一块钱,现在大家都想要,那我就卖两块好了,当然,如果有人出三块钱更好。

到了4月份,俄罗斯的消费品价格比年12月上涨65倍。俄罗斯政府试图通过政府行政命令强制限定国营商店物价,用来平抑通货膨胀,但是人家这些商场也不傻。你政府限价,我索性不公开销售了,偷摸着卖给黑市,更挣钱。

不光是这些日用品,由于大规模的通货膨胀的存在,导致货币迅速贬值,而那些放开价格后燃料、工业原材料的价格也是一路攀升。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再说说财政、货币“双紧”政策。

这个政策本来的目的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初衷是好的。但是因为放开价格后带来的大规模通货膨胀,导致企业生产萎缩,失业人数激增,市场进一步萧条。

企业生产萎缩,就没人交税,还怎么增收?失业人数激增,就需要政府救济,还怎么节支?所以没办法,收不上税就只能印钱。年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年发行量的20倍。这样,更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即将来临。

最后说说超级富翁诞生记,大规模推行私有化。

上面我介绍了,这个方案是将当时俄罗斯整个国有资产的1/3换算成卢布表示的证券无偿赠送给每个俄罗斯公民,这是个相当简单粗暴的私有化方法,连上完初中的孩子都能想到的资产分配方法,用在一个1.5亿人口的国家,是不是有点太可笑了呢?

年10月,这个私有化方案正式启动。

在这个计划制定时,是年初,那会儿整个俄罗斯的国有资产的1/3价值约为1.5万亿卢布,所以发行了1.5亿张价值1万卢布的证券。

可是到了年10月,卢布已经贬值了近百倍,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皮鞋的。就算这些人去买了国有资产的股份,可是他们既领不到股息(一双皮鞋的一年利息能有多少),又无权参与决策。所以对于他们而言,把这些废纸变成黄金、美元或是食物才是最现实的利益。

这时候,有一群原先官僚体系中的成功人士就站在焦急等待食物的人群中说:来,来我这里,我给你们面包和衣服,把你们手中的那张废纸一样的私有化证券给我吧。

就这样,大量的私有化证券被集中到了极少数人手中,他们再拿着这些证券去套购国有资产,以极少的代价将大量的国有资产转移到自己的名下。

这些人后来被统称为“寡头”。

休克疗法只进行了不到3年,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降到只有美国的1/10。

还有更惨的。

苏联时期伊拉克、印度、越南等苏联盟友向苏联借了很多钱,这些债务都用卢布表示。现在,卢布贬值了,本来万卢布能买一辆坦克,现在只够卖几发炮弹,可是人家偿还外债的不管,照例还给你这些钱。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所有的核武器和70%的常规武器,连保养的钱都拿不出来。美国人许诺的经济援助,都是以裁撤俄罗斯武装力量为前提。也就是给你钱可以,你得先自我阉割一下。就这样,俄罗斯人开始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销毁了大量的核武器,等到你销完了,援助呢?不好意思,上次规定销毁的数量还不够,你还得再销毁一部分。。。

国内没法混,发不出工资,苏联时期养的大量的科学技术人员就开始另谋出路,西欧、美国和东亚某国就成了最理想的目的地,俄罗斯人才大量外流。

人才外流、政府没钱投资、国内通货膨胀,就导致俄罗斯不管生产什么都是没人、没钱、没市场,可是国民经济还要运转啊,国家还得挣钱啊,那就只能挖矿卖原材料了。就这样,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民族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GDP中约为15%,在工业总产品结构中为50%,在出口中为70%强。

除了原料,还有苏联时期保留的不少军工技术也挺值钱。为了美元,国内最先进的歼击机生产线可以整体出口,当时世界上唯一一种超音速垂直起降战斗机的飞控和发动机偏转技术也可以卖,即使是卖给对抗了半个世纪的敌人。

所以,你现在看到的这头熊不仅仅是被戈尔巴乔夫饿瘦了一圈的熊,还是一只被叶利钦灌了一桶巴豆的熊,还是一只就差把自己的熊皮扒下来卖了的熊。

可是就算是这样,人家还跟美国针锋相对地又斗了20年。

每当这时,我就发自内心地赞叹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他们是世界和平真正的守护者,是俄罗斯的曼德拉。

题外话,熟悉NBA的朋友可能知道,篮网上一任老板是俄罗斯人普罗霍罗夫。

这个哥们是土生土长的俄罗斯人,于年出生于俄罗斯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一家体育协会会员,母亲从事科学研究。

他在首都莫斯科读完中学,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莫斯科金融学院国际经济关系专业,然后去了前苏联一家大型外贸银行工作。

在私有化证券开始发行后,他利用自己在银行的关系弄到了不少贷款,又从俄罗斯第一代财阀波塔宁那里找了关系,于年通过私有化购买的方式接手了俄罗斯最大的镍金制造公司,那年他只有26岁。

之后他一路风生水起,又担任了俄罗斯最大的黄金生产商主席以及联合进出口银行老板,个人资产最多时达到亿美金。

多少寡头,就是这么产生的,然后再用在俄罗斯挣的钱,去美国消费。

斯大林要是地下有知,能气得从坟墓里爬出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