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萨克斯 >> 萨克斯发展 >> 正文 >> 正文

当导演爱上音乐,他就成为了文艺片大神

来源:萨克斯 时间:2023/4/9

从“配乐”二字看来

音乐在大部分的电影中都属于配角

但是对许多导演来说

音乐更多是辅助剧情

配乐也会交给音乐家来操作

不过,今天要说的这位导演

是一个死都不会

让别人来帮自己决定电影配乐的导演

也可能是全球影坛中

对音乐最痴迷

而且对世界音乐做出最多贡献的导演

许多人开始听古巴音乐

都是从这部《乐士浮生录》纪录片开始吧

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音乐纪录片,片中记录了一群年纪加起来快岁,见证过古巴音乐的黄金时代,却几乎快被遗忘的老乐手们的传奇人生。

他们再次重返舞台,向世界展示了古巴音乐伟大的根源,破例获邀进入纽约的卡耐基音乐厅演出,还获得格莱美奖与多个纪录片奖项,让古巴音乐重新走向了世界,并由此改写了拉丁音乐史。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就是

维姆·文德斯(WimWenders)

德国当代电影大师之一

在许多文艺青年心中

没有人比文德斯更会拍“公路电影”

独树一帜的电影美学也让他成为文艺片大神

音乐,几乎是文德斯电影中最重要的元素

夸张一点说

文德斯的电影可以没有主角

却不能没有音乐

他曾说:“我才不会笨到让别人来插手电影配乐的工作,找音乐以及与音乐家交流,这是整个电影制作过程中最好玩的事情了!”

文德斯的电影总会让人联想到旧时的自动点唱机,车上的广播电台,或者换到今天,是一个播放歌单。除了导演的角色,他更像是自己每部电影的DJ,从不假他人之手。

二战结束前一天,文德斯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出生。文德斯说,从他第一次买唱片开始,音乐就是他生命最重要的事情。文德斯尤其深受美国文化影响,青少年时期就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听欧洲的美国电台,喜欢。他说,摇滚乐拯救了他。

看文德斯的作品,活脱脱就是一个音乐铁杆粉“教科书式”的拍电影,以下便是几个例子。

为了致敬自己喜欢的英国乐队TheKinks,他拍了第一部长片《城市里的夏天》(SummerintheCity)。

有段时间电影公司反对他找摇滚音乐人来做配乐,他们认为电影就应该由作曲师来配乐。后来一有机会,文德斯就坚持让他欣赏已久的美国知名布鲁斯吉他手——雷·库德(RyCooder)做《德克萨斯的巴黎》(Paris,Texas)的配乐,以他独具一格、空灵渺远的滑弦吉他,点出公路的荒凉辽阔,人的孤独、渺小、疏离,和影像的结合非常完美。

两人后来成为长期合作伙伴,雷·库德也是《乐士浮生录》的发起人兼制作人之一。

不满足与只是在电影里放放自己喜欢的歌,文德斯曾经写信给20位音乐人,希望他们来为自己的电影《直到世界末日》(Untiltheendoftheworld)创作配乐,这里面包括NickCave、U2、REM、LouReed、PattiSmith、DepecheMode、TalkingHead等大神,仿佛是一次集齐当代摇滚音乐七龙珠似的...

虽说迷恋摇滚乐,但文德斯后来也对异国音乐感兴趣,除了《乐士浮生录》成功引起世人对古巴音乐的注意外,电影《里斯本故事》以“声音”这个主题,拼凑出属于里斯本的城市地图,更成为许多人对葡萄牙法朵音乐(Fado)的启蒙,里面出现的Madredeus(圣母合唱团)也因此声名大噪。

正因为音乐不是配料,而是电影的根基与灵魂,文德斯的电影就是其音乐品味的展现。

他为“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皮娜·鲍什(PinaBausch)拍摄纪录片《皮娜》,里面收录了为皮娜·鲍什邀请全球音乐家所谱写的精采配乐,包含日本现代爵士大师三宅纯(JunMiyake)、德国歌手ThomHanreich、还有来自纽约蓝调/融合爵士乐队HazmatModine。

文德斯选择HazmatModine的歌曲《Bahamut》,并在皮娜·鲍什(PinaBausch)和斯图加特芭蕾舞团(StuttgartBallet)的表演里使用了这首歌曲。活泼跳跃的旋律,舞者之间的互动与张力,让人印象十分强烈。

HazmatModine也是纽约当代最具原创性的世界音乐乐队代表,乐队组成为口琴手、低音号手、喇叭手、萨克斯风手、打击乐手和吉他,多种乐器的融合编织出的音乐旋律富有奇幻且充实的色彩。

除了-60年代的各种美式音乐风格,在HazmatModine的作品中,你还能听到洛克比利、前卫爵士、西方摇摆乐、非洲音乐、夏威夷民乐、牙买加音乐的影子。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旋律往往让人感觉熟悉,却又充满惊喜,丰富又趣味十足,像一盘加了各种色拉香料,偶尔还有游牧烤肉的美式早午餐拼盘。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