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白衣战士们奋战在抗疫一线,守护生命;普通民众也在用爱和勇气守护天使的翅膀,温暖暗夜里的前行者。
4月19日,在努尔医院,施工人员和医护工作者合影留念。新华社发
奥克萨纳·希什金娜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东哈萨克斯坦州塞医院一名重症监护和急救科的麻醉护士。
疫情暴发后,有着25年重症监护护理经验的希什金娜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走上一线。
本月2日以来,希什金娜一直没有回过家。令她欣慰的是,家人都非常支持她的工作。“我上前线就是为了挽救生命,能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很高兴。”
4月14日,在医院,中国援哈医疗队成员与哈萨克斯坦医护医院管理减少院内感染。新华社发(哈萨克斯坦实业报供图)
在哈确诊病例中,医护感染比例近三成,这个数字并没有吓退一线的白衣战士。27岁的医生德米特里·萨宁在卡拉医院工作,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
“我在污染区工作,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感染。但穿上了防护装备,就得一整天不吃不喝,我想我有能力和同事们坚持下去。”萨宁说,上了一线,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和家人见面,连续十几天无法休息。即便从前线退下来也要接受14天的隔离才能回家。
4月22日,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的部长大楼亮起灯光,滚动显示“请待在家里”的宣传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奥斯潘诺夫摄)
对医疗工作者的奋不顾身,哈萨克斯坦民众心怀感恩,并尽己所能提供支持和帮助。
阿拉木图大学生阿林娜·占扎科娃3月中旬被确诊,是哈第一批新冠患者之一,目前已痊愈。在自己的博客上,她记录了十多名医护工作者对自己的精心治疗和周到关怀。
“我很心疼医护工作者,他们非常辛苦,昼夜不停地工作,还要安抚患者的恐惧不安。任何困境都没有改变他们对患者的不离不弃。”占扎科娃写道。
为向医护工作者表达支持,许多志愿者和普通民众自发医院门口;努尔苏丹一家五星级宾馆向名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提供免费住宿;哈企业家全额资助从一线退下来轮休的医护工作者在14天隔离观察期内进行疗养。
这是4月19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拍摄的居民楼外墙上的彩绘。新华社发(奥斯潘诺夫摄)
在阿斯塔纳医科大学对面的一幢居民楼外墙,青年画家阿里·扎基尔和叶尔然·塔纳耶夫喷涂出一位女性医护工作者的巨幅画像,并写上“我们在一起”的标语。
这幅画像共耗费桶油漆,仅用两天时间喷涂完成。“医护人员正冒着生命危险在一线抢救病人,在这个艰难时刻,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表达敬意,我们与他们同在。”扎基尔说。
夜晚,努尔苏丹地标年世博会主场馆“光明世界”球形玻璃幕墙上投射出医护人员的面庞,为整个城市点亮温暖和希望。
哈萨克斯坦努尔苏丹年世博会主场馆“光明世界”球形玻璃幕墙上投射出医护人员的面庞。(当地媒体图片)
凶猛的疫情让原本生活困难的人更加窘迫,但人间温情不断。努尔苏丹“封城”后,人们将一袋袋食物和消毒用品挂在伊希姆河岸边,希望帮助无家可归的人。在阿拉木图,名“青年祖国”志愿者成员奋战一个多月,通过公益平台筹资,向孤寡老人、残疾人、多子女家庭等困难群体送出近万个防疫生活包,其中包括口罩、洗手液、消毒纸巾、面粉、大米、葵花籽油等,以解燃眉之急。
为尽早控制疫情,哈各界通过各种方式让大家安心宅家,可谓“八仙过海”。
江布尔州警方出动数百辆警车用警灯拼出“请待在家中”的宣传语,用无人机拍摄的视频发布上网后被广泛转发点赞。
哈萨克斯坦K7乐队主唱科克耶夫开启居家演唱会直播。“希望我们的音乐给哈萨克斯坦人民带来好心情。一切都会好起来!我们需要自律,继续留在家中,保护自己和所爱之人。”
记者达尼亚·叶森在社交媒体发起“COSPLAY小时候照片”的挑战,宅家的哈民众需要拍摄一段视频,还原一张小时候在家中拍摄照片中的场景。参与挑战的人们,如同坐上“时光机”一样,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自己与亲朋,重温往日温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医疗队及多家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在哈抗疫行动。
4月14日,中国援哈医疗队成员来到医院,医院管理减少院内感染。新华社发(哈萨克斯坦实业报供图)
4月9日至23日,10名中国援哈抗疫医疗队成员实地走访数十家医疗机构、高校和实验室,为逾万人次哈方医护人员提供咨询、培训,毫无保留分享中国抗疫经验,被哈卫生部授予抗疫勋章。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分公司向江布尔州50个贫困家庭捐赠物资;新疆三宝实业集团、陕哈实业集团协助哈方从乌鲁木齐、西安运送医疗物资;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中国建设银行阿斯塔纳分行、江西铜业、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哈子公司等企业向哈方捐款捐物,携手抗疫。
小善意汇成大温暖。哈萨克斯坦人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贡献力量、爱和勇气,希望就在转角,胜利就在前方。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