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没人想到过马东在《奇葩说》之后做出的第二款爆款综艺会是乐队综艺,可《乐队的夏天》最终点燃了这个夏天。
从7.4一路飙升到8.4分,近30天百度搜索指数日均值达破10万,骨朵数据显示其全网热度超过众多昔日王牌,各种迹象都显示,一款聚焦国内乐队的综艺《乐队的夏天》正在悄悄出圈。
但伴随着“乐队的夏天螺旋爆炸好看”等透着一股热闹劲儿的微博热搜,节目的内容却显示出某种“佛系”。相对于过往竞技、得分类综艺的严酷竞技,这款将新老乐队融入一个节目中的理论上的竞技综艺,3期节目才完成一个赛段的竞演。和过往导师的严格相比,坐在导师席上的马东频繁被竞演选手调侃,而张亚东则因为听完盘尼西林唱完《NewBoy》后泪洒当场,创造了节目目前为止热度最高的一波话题。
《乐队的夏天》出圈背后,其实是年综艺市场难出爆款的尴尬,云合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网综艺累计有效播放亿,上新综艺累计有效播放56亿、相比去年同期的69.7亿降低了近19.66%。音乐竞演类、竞技类“综N代”看似风光,实则陷入收视和口碑的泥潭,偶像养成选秀综艺看似占据了市场的头部地位,却没能续写去年的出圈传奇。
反倒是观察类综艺、《忘不了餐厅》、《乐队的夏天》这类垂直综艺成为综艺市场的惊喜。
有娱评人指出,从快到慢,从头部崛起到多元并立,国产综艺正在完成一场新的进化,而《乐队的夏天》正是这场进化中老藤上结出的新果子。
原创崛起:韩综《超级乐队》、国综《乐队的夏天》各具特色,没有抄袭
“又是抄袭!”一位在追看韩综《超级乐队》,却并没看过《乐队的夏天》的观众告诉笔者自己的判断。这种刻板印象可能还广泛存在于观众心中。
但《乐队的夏天》是一款原创综艺,比赛模式和节目特色也和《超级乐队》截然不同。
JTBC播出的韩国口碑综艺《超级乐队》目前已经在豆瓣获得了9.7的评分。其节目模式是将主唱、吉他、贝斯和鼓手等现代流行乐队的各个位置展开选拔,最终胜出者将有机会组成一支“超级乐队”出道。
有娱评人指出,节目聪明之处在于将乐队的各个位置拆分展示,将各类乐器达人全部汇聚于一个节目中。例如世界一流乐队林肯公园中的韩国籍队员担任评委,专注于打击乐器的郑率、指弹吉他双子星李江浩和金英素、资深电音DJDpole、萨克斯风演奏者MellowKitchen等等则向观众展示了乐队的精湛技艺,节目始终将重点放在音乐本身,从而将乐队的专业发挥到极致。
而《乐队的夏天》既不是《超级乐队》模式,也不是的乐队版的《我是歌手》,或者“中国有乐队”,而是被打上了浓浓的米未综艺的“嬉笑怒骂”的风格,又将重点被放在了国内新旧乐队对乐队魅力的展示上,竞演也依然以组合形式展开,“光这一点已经与超级乐队模式截然不同。”
有娱评人指出,虽然是一款赛制依旧残酷的竞技综艺,但《乐队的夏天》不仅气氛轻松,内容也没有过多压迫感,节目夹杂着高晓松、张亚东的点评和调侃,以及场上竞演乐团对于马东的调侃,呈现出一种既燃又好玩的少见的综艺氛围,这正是最吸引观众的地方,过去那一套观众实在是看腻了。
有豆瓣网友一阵见血地指出了节目强烈的“本土化特征”,即“节目并不是硬核摇滚现场,而大多数是商业live乐队继续扩大认知和商业价值的一种尝试。”
尽管赛制是简单粗暴的排位赛,直接淘汰一半的乐队,大批观众期待的乐队甚至不会有二次表演的机会,但当痛仰、新裤子、海龟先生、反光镜、旅行团、鹿先森等出名的老牌乐队,以及凭借一曲方言版《凡人歌》惊艳全场的“九连真人”等新乐队登场,观众很快发现从评委到选手都在有意无意弱化“竞争”的元素,竞演结果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节目看点,不同世代的乐队捉对厮杀碰撞出的音乐火花才是。
节目社交传播的爆点也很出人意料。当张亚东听完盘尼西林演唱的、自己多年前为朴树所写的《NewBoy》,那段“好吧,就是我们老了”的感言迅速被截屏、传播,在朋友圈刷屏。
有娱评人指出,相比《超级乐队》的传播爆点都是精彩的专业音乐表现,国产综艺情怀的自然流露带给观众的冲击可能更大。“只有中国综艺人,才真正懂得中国观众想要什么。”
迭代加速:竞技类、养成类综艺从崛起到遭遇瓶颈
“但即使是国内综艺人,也会对市场感到迷茫困顿,因为观众口味变化太快,过去三年一变,现在可能去年最流行的模式今年已经不灵了。”
国产综艺正在经历一场急剧的进化,而这一轮进化需要回到《奔跑吧》与《中国好声音》等竞技类开创国产综艺现象级的起点。
年,《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以平均收视率3.7的成绩领跑电视综艺,总决赛更是一举突破6.1大关。至今还有许多观众记得,第一季总决赛正值中秋之夜,全国观众几乎是在屏幕和朋友圈中一起见证了梁博的逆袭夺冠。
几年过去,梁博凭《我是唱作人》中的表现又翻红了。
年《奔跑吧兄弟》开播,并在年的第二季和第三季达到收视巅峰,曾分别收割5.和5.的单集最高收视率,其中整季最低收视率也高达3.。
但经历过更名又改回原名、已走到第七季的《中国好声音》系列已经稍显疲软,豆瓣评分从第一季的7.8分滑落至6.2分,出圈的参赛选手寥寥,围绕总决赛冠军的讨论盛况早已是过去式,上季的话题大都与四位导师有关。
而继去年《奔跑吧2》以2.06%的表现成为其历史最低开播成绩。经历了成员大换血的《奔跑吧》最新季的开局收视1.%再创历史新低,节目播出后在社交网络口碑下滑,豆瓣评分目前仅为5.4分。
曾经和《奔跑吧》并驾齐驱的《极限挑战》虽然收视率大幅提升,但本季口碑也大滑坡。
如果说老牌综艺是一齐遭遇了“七年之痒”,那么新一代热门综艺则正在面对节目首季是巅峰,第二季就面临下滑的窘境,例如吴亦凡担任导师的《中国新说唱》,在第一季节目成为年度综艺黑马之后,最新季播放量全面下滑,豆瓣评分更是从《中国有嘻哈》的7.2跌至5.7。
就连去年火爆一时的偶像养成选秀也没能续写去年的传奇。尽管《青春有你》《以团之名》、《创造营》依然占据播放量前列,但无论播放量数据、社交媒体指数都远低于去年。选手质量不高,出圈选手有限,节目无法达到亮眼的热度成绩。
娱评人指出,本质上是观众审美疲劳的加速引发了爆款综艺生命期的缩短。近些年,综艺节目的同质化和扎堆现象一直存在,大批竞技类“快综艺”过度追求戏剧冲突与矛盾,陷入了审美疲劳和后续乏力的瓶颈,而《中国好声音》、《歌手》等节目曾一度成为炫技舞台,或者将重点放在争夺明星导师、嘉宾上,导致观众对铁肺、铁嗓、明星导师光环盖过选手的厌倦,过往的套路不好使了,国产综艺就必须以新模式吸引观众。
多元创新:垂直类综艺成市场新主流,国产综艺回到专业与人心
有娱评人指出,传媒理论学家麦克卢汉提出过“媒介四元律”:提升、过时、再现、逆转。这套理论虽然是形容媒介形态的,但拿来形容一种综艺模式的迭代更新也同样适用,“中国有句老话可以概括这套复杂理论——风水轮流转。”
从年下半年到年,观察类综艺集中爆发。《我家那小子/闺女》《女儿们的男朋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