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中期,汤玛斯·史丹利与威廉·丹寇合著的《下个富翁就是你》瞬间爆红,最大的原因是它揭露的数字让人震惊。
这两位研究人员的全面性问卷调查中共有个问题,受访者为1,名美国人,平均收入为万美元。
其中三个问题是:
“你的父母非常节俭吗?”、“你很节俭吗?”、“你的配偶比你节俭吗?”而大多数受访者对这3个问题的回答皆为“是”
。
当被问及花钱习惯时,这群百万富翁揭晓了一些害怕人的事实:
50%的受访者从未花费超过美元买西装,而75%从未花费超过美元。50%的受访者从未花费超过美元买鞋子,而75%从未花费超过美元。50%的受访者从未花费超过美元买手表,而75%从未花费超过1,美元。50%的受访者从未花费超过29,千美元买车,而95%从未花费超过69,美元。
除了14%继承财富的受访者之外(他们平均花费36,美元买一台车)其他百万富翁平均花费27,美元买一台车——只比当时美国大多数人的平均费用多22%。
更令人吃惊的是,只有24%的百万富翁买车,而且只有20%的百万富翁会去租车。
几年后,史丹利又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受访的百万富翁中,99%以上不曾购买或租用以下品牌的车:奥斯顿·马丁、蓝宝坚尼、莲花、法拉利、劳斯莱斯、宾利。此外,79%的受访者不曾购买、租用BMW或凌志,75%不曾购买或租用宾士。美国百万富翁最喜欢的车子不一定是高级车,而是低调的福特。
26美元的酒,是有钱人请客的上限
在史丹利的研究中,
富翁被问及他们请好友或邻居喝酒时,会花费多少钱。90%的人说他们最多花26美元,如果是自己喝的说甚至更少
;而有95%的人就连在自己最爱吃的餐厅,也不会花超过40美元。
史丹利也在《下个富翁就是你》一书中指出,大多数百万富翁的致富主因都是节俭,而非高收入。他将高收入人士分成两个花钱习惯天差地远的族群:PAW(高财富累积人士)与UAW(低财富累积人士)。
两个族群的年收入都高于平均值,分别为73万美元与71万5千美元。然而,PAW的平均资产为万美元,UAW只有40万美元,
研究发现:“UAW有入不敷出的倾向;他们非常注重消费。而且他们轻忽了建构财富所需的许多关键要素。”
平均来说,PAW每年花8,美元买衣服,而UAW每年花3,0美元。前者每年花12,美元在车子上,缴1,美元的房贷;后者每年花7,2美元在车子上,缴,美元的房贷。
在年出版的《别再装有钱》中,史丹利创造了“破益表式富人”这个词,来形容爱花钱而不未雨绸缪的高收入人士。而光谱的另一端是“资产负债表式富人”,他们有效且是统性的建立财富。
史丹利提供一个简单的公式,以计算你属于哪一类人:
将你的年收入乘以年龄再除以10,就是你的预期净值。
换言之,一个58岁、年收入10万美元的人,身价应为58万美元。
耐人寻味的是,“资产负债表式富人”(高净值人士的前25%)的实际财富比预期高了2.49倍:前述例子中的58岁人士,身价有万美元。
反观“破益表式富人”(高净值人士的末25%)累积的财富,只有预期财富的66.5%(以中位数计算),因此那位58岁人士的净值将只有,美元。
两个族群都声称自己的目冲是“变有钱”但变有钱对于两个族群的意义截然不同:“破益表式富人”想要尽情挥霍,而“资产负债表式富人”则为了财务独立而努力。
某些职业的破益表式富人占的百分比高很多,但其他职业则是资产负债表式富人占多数。年,位高收入医师与位高收入律师中,只有人是资产负债表式富人;而位职业为农夫的资产负债表式富人中,只有53位是高收入人士。
这些数字还满令人意外的,它们显示有许多高收入人士无法成为富翁;反过来说,有些富翁也不是高收入人士。
在史丹利的另一本书《为什么他们拥有亿万财富,而你却没有?》中,观察了位百万富翁的生活方式。他发现:“百万富翁(甚至多数的千万富翁)不会透过消费商品来享受生活,他们的喜悦与自我满足,更多是来自于家人、朋友、宗教、财务自由、身体健康,或许还会打一下高尔夫球。”
虽然97%的美国百万富翁有房子,但很少人住豪宅。他们的房价中位数是75万美元,而且主要是在买下之后增值的──购入价的中位数是,美元,而有75%的人住在年之前盖的房子。
完全值得押房子、等增值、然后再值得押以赚取用于支出的资本,在美国是很常见的做法,不过研究证实百万富翁们很少这么做。他们当中有39.9%已经付清所有房贷,更有10%的房贷低于10万美元。
书中更进一步的提问也揭晓了许多害怕人的细节,足以粉碎大家对于“浪费的有钱人”的刻板印象:
70%的百万富翁宣称,他们会把穿破的鞋子拿去修,而不是买新的。50%的百万富翁会修旧家具或换垫子,而不是整组换掉。50%的百万富翁曾因长途电说太贵而换过电信供应商。
当被问及过去12个月做过哪些事,史丹利调查的美国富翁们有85%说他们跟会计师聊天、81%逛过博物馆、64%捐钱给慈善机构。美国人一般认为有钱人会从事的活动,有钱人反而不怎么喜欢:只有20%曾经驾驶过帆船或在巴黎度假;4%曾在阿尔卑斯山滑雪;3%曾经搭邮轮环游世界。
研究人员还请百万富翁记录自己30天的活动:93%陪小孩或孙子;88%跟朋友聚会;46%去孙子的儿女的儿女当劳或汉堡王吃饭;31%去沃尔玛(WalMart)或凯马特(Kmart)购物;但只有26%去逛萨克斯第五大道(SaksFifthAvenue)之类的高级百货。
对有钱人来说,自由与独立比奢侈品更吸引人
在《财富菁英》当中,作者深度访谈了45位超级有钱人,请他们解释听到“钱”会联想到什么,而他们就这个主题给了许多有趣的角度。
1.安稳──也就是“脱非我犯大错,否则我不会有财务问题”。
2.自由与独立。花钱买新东西与投资的机会。3.有能力负担更优质的生活。4.有钱会使你有自信搞定许多事情。5.尽管可能会被仇富的人嫉妒,但你的知名度会提高,也就有机会认识有趣的人。
首先,受访者认为与金钱最有关的面向是
“自由与独立”
,大幅领先其他面向,只有5位受访者给它低于7分的分数。根据分析受访者答案的结果,有23人给予“自由与独立”最高分(10分),但只有9人给予“安稳”最高分,至于“有能力负担更优质的生活”,只有2人给予最高分。
答案显示,这些富裕的受访者认为自由与独立是很重要的。
几乎所有受访者(包括超过70岁的)都持续在工作,而且花了大量时间在自己的专业活动上,尽管他们根本不必为了财务理由而工作。
另一方面,并非所有受访者都很响往“有能力负担更优质的生活”,不过还是有13位受访者觉得这个因素非常重要;相比之下,有10位受访者完全无视此因素、或觉得它不重要。其中一位最有钱的受访者是以清心寡欲闻名的,对于“有能力负担更优质的生活”这个概念的反应很唐突。
他简短回答道:“问下一题吧,我不在乎这个。因为我总是只看到难关与我想创造的事物,而我需要钱来克服难关与创造那些事物。”
对于这位富翁来说,金钱就只是克服创业难关的必备工具而已。
另一位受访者被问及金钱在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金钱是否能让他买更好的东西,结果他的回答也很草率:“这我没兴趣。”还有一位受访者的答案只有短短四个字:“我没有买。”尺度从0到10分,他只给这项因素1分。
为了替昂贵的奢侈品牌建立市场机会,市场研究人员调查了收入足以负担奢侈品的人。受访者被要求为自己对于奢侈品的喜好程度评分,尺度从1到10。中国有钱人平均分数为8.2,是最喜爱奢侈品的国家,接下来是美国人(6.8)与德国人(6.1),日本人排最后,平均分数为5.6。
换言之,难怪全世界各大国家中,日本的百万富翁占总人口比例是最高的,而中国最低,正如我们在第2章看到的:是否能成为百万富翁,与消费习惯直接相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