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
因为实习的原因,我被分派到了浙江杭州。
杭州之地,秦晋之时被称为“钱塘”,秦统一六国,杭州在武林山之旁,故也称之“武林”,武林山就是现在的灵隐山。唐代也称“钱塘”,周朝、隋朝则称之为“余杭”。
杭州为两代古都,吴越和南宋,自古以来,誉之杭州“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此行杭州,实习之余,我想品味一下杭州这座城市的雅韵和热闹。
说到杭州,脱口而出的便是西湖,论杭州之“雅”,西湖难逃此誉。
于是便有了那首: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时隔久远,这首诗中的景象竟相差无几。时为夏季,春季之早莺、暖树、新燕、春泥,我负憾未睹,但颇有感触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倒是分毫不差。
湖滨公园前行,过白堤而入西湖,当时想的这“白堤”定是诗中的“白沙堤”。后查资料才知,原叫“白沙堤”,世人为纪念白居易,称之为“白堤”。
这“白堤”,当属雅中之雅。
“白堤”又叫“断桥残雪”,此名之由来众说纷纭,最被接受的说法是白堤冬天落雪之后,桥上积雪不化,远观白堤在西湖之中若隐若现,像是存在却又模糊好似折断,因此得名“断桥残雪”。实在是美哉!实在是妙哉!
有说法说西湖白堤最早叫做“段家桥”,“段桥”也便被后人音译为了“断桥”,段家桥流传着一个典故:
传闻孤山到此白堤,原本只有破烂木板一样的小桥,风吹雨淋经常折断,桥边住着一对姓段的夫妇,夫妻俩善良勤劳,男人靠捕鱼养家,女人开了一个小小的酒屋,但是因为所酿之酒味道不佳所以几乎没有客人光顾。
有一天黄昏之际,不久就要日落,这时门前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白发苍苍,因为路途劳累,希望能够借宿一晚,夫妻俩十分热情留宿了老人,做了西湖的鱼饭,老人喝了三大碗所酿的土酒便呼呼的睡了。
第二天早晨的临别之际,老人说:“谢谢你们的款待,我这里有三颗酒药,放入所酿酒中,便可十里飘香。”说完便赠与夫妇,告别离开。
老人离开之后,夫妇按照老人的说法将酒药放入,果不其然,所酿之酒颜色猩红,味道甘醇可口,十里飘香。从此开始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州城,酒客不绝。
后来段家夫妇拆了破旧茅屋,盖起了酒楼,他们也一直记得白发老人的恩典,时时刻刻想要再见一面当面报答。
三年过去了,这年的冬天大雪纷纷扬扬,老人冒雪来到了段家酒楼,夫妇喜出望外,取出三百两银子让老人收下。
老人笑着说道:“我不需要这些银两,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
说完之后,老人走上了小木桥,因风吹日晒雨淋,小桥早已破烂不堪,再加上厚重的雪压,老人走上去脚下一滑,桥板也直接断掉,夫妻俩急忙过去救人,却发现老人金黄闪闪立于河面之上,毫发无损,笑着和他们挥挥手便飘然离去。
夫妻这才明白,老人不是凡人,于是想起了老人的话,把钱用在要紧的地方,于是段家夫妇造起青石拱桥,再也不怕断桥。
后来父老乡亲为了纪念段家夫妇造桥的善举,起名“段家桥”后因同音,又做“断桥”流传至今。
关于“断桥残雪”,也是《白蛇传》中许仙白娘子借伞定情之地。
白堤之雅,真雅无疑。
白堤靠山一侧,荷花满湖,虽时为台风天气过后,但荷花依然绽放,但也有未放之莲,荷花如此坚守,果真没负了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过桥便是两侧青柳,湖风而过,便是弱柳扶风,如此一观,便可想象林黛玉之病娇。行人或是驻足,或是结伴而谈,不禁想到家中的父母,若是同游,这愉悦之感便可多多共享几分。
“最爱湖东行不足”只有走过才懂白居易的心情,如此范围的西湖,我也只是走完了一部分,便心余力不足,我对同行伙伴说,西湖非一日可以游完,他日再游吧。
杭州之雅,西湖当居首雅。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一个城市的雅,不止在于古文化的情怀,也不止在于秀丽的山川美景。
要囊括其中的,还有一个城市的后天人文发展,便是现代都市繁华。
我感触很深的是覆盖全市的自行车系统。在机动车高速发展的现代,自行车却又成为杭州一道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几十米便有一个自行车停放点,再加上交通道路严谨高效的设计,这使得便捷的自行车如鱼得水,骑行也成为短程甚至中程出门,值得选择的交通方式。
河坊街之游,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除了各色各味的美食和小吃,更多的是附近的一些复古建筑感染了我,现代繁华和古风的碰撞,让我看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街上有吹奏萨克斯经典曲目的艺人,也有画素描头像的画家,旁边表演杂技的舞台被人们簇拥着,旗袍铺,汉服店,琳琅满目。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旗袍在我的印象中,也仅仅是电影《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但在这里,我从每个穿着旗袍的女性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婀娜多姿,还有一种独特的家国情怀。
而杭州的美女确实十分符合旗袍的搭配,她们一眼看过,并不是让你有多么冲击视觉的那种现代审美,而是有一种细腻的美感,有一种温柔如水的气质,有一种知性的文化感。与其说精明,不如说她们有着一定的大局观,家国观,有着一种无法形容的精神面貌。
这也透出一种人文之雅。
可能这样的观察让我显得十分的不够尊敬,如此,便止于此笔。
在离开河坊街的时候,偶然瞟到了一个店家,名字我非常喜欢,但是忘记了是一家卖什么的店,叫做“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