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萨克斯 >> 萨克斯介绍 >> 正文 >> 正文

生物课原来这么有趣一起来听

来源:萨克斯 时间:2023/9/10

在当前双减的背景下,怎样才能将“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主动深入的学”?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这是需要老师们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前不久,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初一和高一年级的生物老师们,就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公开课展示。学校优秀青年生物教师们,秉承“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理念,扎根于学校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实践,通过自带动力的学习项目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实现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初一年级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王赵玉老师从科学史的角度向学生展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通过搞笑的视频导入新课,引出植物长大之谜,引发学生的思考,之后通过一系列的经典实验层层分析,最终揭开植物长大的黑匣子,让学生对于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条件,场所和产物了然于心。

在授课过程中,王赵玉老师通过对萨克斯的实验进行拓展,让学生站在科学家的角度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最终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向学生重现了经典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到了光合作用需要光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淀粉的结论。科学史的教学使学生站在前人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体会前人实验设计的巧妙并发现前人结论的不足,认识到科学是逐渐发展并逐渐修正的过程,通过科学史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邓璐老师结合亦中校园实际,开展项目化学习,带领学生拍摄校园微电影,发起“校园绿色增湿降温计划”,开展STEM教学来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原理及其应用。

邓璐老师以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真实驱动性问题为生发、以探究活动为过程、以作业优化为结果,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性实现了课堂学习和课后延时服务的融合与贯通。通过学生分组,改进创新了教材上的实验,实现了从1.0版本到3.0版本的飞跃。利用探究实验解决了蒸腾作用能否“增湿降温”(蒸腾作用现象),怎样“增湿降温”(蒸腾作用原理)以及如何更好的“增湿降温”(蒸腾作用应用)等一系列问题。学生还自主研发了“自制蒸腾计”用来探究比较校园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最后学生们还设计了“校园绿色增湿降温方案”,为亦中的绿化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邓璐老师的课堂充分地以学生为主体,以大概念视角来解决亦中真实情境下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由教到学的转变。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曹宁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会呼吸吗?什么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分别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与呼吸作用相关的现象呢?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参与实验,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同时又以小组论坛的形式,对呼吸作用的相关现象进行了研讨,从更加科学和专业的角度对问题做出了回答,充分锻炼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光合作用的应用

吴迪老师讲授的《光合作用的应用》以本单元核心任务:亦中天台植物增产方案为情境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并运用实验结论指导解决天台植物的增产问题。总结部分,通过展示学生的增产方案,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吴迪老师教学过程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对学生研讨的疑难问题及时点拨,互动性较强,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一年级备课组老师们共同精心打磨教学设计,四位老师设计探究实验,带领学生“实践出真知”,通过对学生们的实验结果逐层分析,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重走科学经典之路,探究了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的原理及应用,不仅落实了生物学的核心素养,还悄悄给每个学生的心中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相信在日后通过知识的滋润,科学的种子会生根发芽,最终开会结果!

高一年级

细胞的衰老

张洋老师讲授的《细胞的衰老》,首先,运用真实文献资料和最新科研成果,由浅入深地呈现了细胞衰老的特征和机制。通过大量图表分析和资料研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接着,通过探讨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衰老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和多维的分析视角。最后环节,是由张洋老师原创编写的小短剧《衰老百态》。

短剧通过“小周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及他与父亲的生活点滴,回扣了本节衰老的主题和内容,课中课首尾呼应的形式也体现了教师精巧的设计。通过短剧,最终引导学生自发形成关爱老人、珍惜青春的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

细胞的死亡

蒋锐老师讲授的《细胞的死亡》以“问题-任务”体系贯穿课堂,带领学生由表入里认识凋亡细胞形态,解读细胞凋亡的科学史,最后迁移运用,完成核心任务“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机理。

整个课堂采用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分析素材与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同时渗透科学方法、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落实健康生活的社会责任。蒋锐老师的课堂以素养培养为目标,深度学习科学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单元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教书,构建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升思维,也是为了更好地育人,塑造学生的品格,雕琢学生的思想。我校青年生物教师们,用单元教学的形式,探索了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的融合之路。既要让学科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也要让学科育人的功能进一步深化。为师者,启发智慧,更要塑造品格。

(北京亦庄实验中学供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