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乐器生意越来越红火,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也越来越重要。摆弄起萨克斯,付广成是行家里手。二十多年前,他跟着哥哥从黑龙江南下到天津打工,从最开始的最苦最累最脏的抛光,到焊接,这些乐器生产里俗称“黑活”的工序开始学起,再到喇叭口,管体和弯头,萨克斯的三大件,他足足干了八年,才开始干上组装这样的“白活”。工厂里的萨克斯现在不仅出口到欧美,也出口到日本和韩国。欧洲人和亚洲人的手掌大小不同,付广成在工艺上做了很多改进。通过加装一颗螺丝,就能调节按键的高低,这样用户就能根据自己的手形,进行调节。正是这一个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改动,让四党口中村的萨克斯越来越受到国外用户的青睐。目前全世界一半的萨克斯,都出自四党口中村。付广成现在每年都能收入十几万。他说,自己改进了萨克斯的工艺,而萨克斯改变了他的生活。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四党口中村只有一个键子厂,专门给天津乐器厂加工乐器配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年后,村里的乐器厂一度开到了30多家。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率日益下滑。年,一把萨克斯的平均利润能达到30%。但是到了年前后,利润已经下滑到了不足10%。生产了十年乐器的张国民决定转型。生产大号,光是模具开发的投入,就相当于萨克斯的5倍。其中,最难的当属弯道。张国民说,光是研发这个挝弯设备,匹配电机的速度,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挝弯之后,还要反复淬火、捶打、液压,要足足半个月,才能做成一根这样的弯道。经过两年的研发,大号产品终于成形,现在每个月都能出口几十只。别看数量少,张国民告诉记者,出口一只大号,顶得上只萨克斯。在高端产品的支撑下,年,张国民所在的企业出口管乐器近10万只,年产值近万元,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之一。上低音号音色柔美,适合独奏,是管乐团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被称为最低调奢华的铜管乐器。每只价格要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年,龚宏亮从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毕业回国后,就一直想找到一件称心如意的国产上低音号。年,龚宏亮在天津四党口中村见到了正在研发上低音号的丁保华和张国民,双方一拍即合。丁保华和张国民负责研发和生产,龚宏亮则帮助他们改进乐器的质量。经过龚宏亮的改进,这款国产上低音号目前在国内每个月销售上百只,占据了国内高端市场的一半,出口也达到了每月只,成为了四党口中村的明星产品。而车间工人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年,受疫情影响,乐器出口下滑了近三成。针对乐器制造行业特点,当地海关也为企业落实了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监管产装、抵港直装等一系列便利措施。天津海关下属静海海关副关长张世豪
今年1-4月,天津市静海区管乐器出口额万元,同比增长5.5%。这些出口,大多来自蔡公庄镇的四党口中村。乐器小镇奏出乡村振兴美好乐章
和很多中国的农村类似,四党口中村原本没有什么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村民们曾经也是土里刨食,靠天吃饭。依托于一家乐器配件生产厂,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吹奏出乐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美好乐章。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四党口中村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做好乡村振兴的答卷,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兴,则百业兴,我们期待在广袤的土地上,看到更多日益兴旺的村庄。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你会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