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萨克斯 >> 萨克斯资源 >> 正文 >> 正文

俄罗斯休克疗法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来源:萨克斯 时间:2022/10/11

俄罗斯“休克疗法”——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如果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政治悲剧,那么,毫无疑问,“休克疗法”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悲剧。“休克疗法”的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后来经济学家将“休克疗法”用来指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就目前而言,对俄罗斯采取的“休克疗法”,国际上褒贬不一,在中国和俄罗斯,贬大于褒。无论如何评价“休克疗法”,有一个事实是改变不了的——它的确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际上,早在80年代后期,苏联理论界就出现了激进的改革思想。这一切都源于苏联的经济困境,上天不是没有给过苏联人机会。早在七八十年代时,由于石油价格暴涨使得苏联人外汇收入大增,当时他们有重新调整轻重工业严重失调的畸形的经济结构的机会,可惜的是,苏联上层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将宝贵的外汇用于了军备竞赛和从国外购进大量的消费品来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结果等到80年代后期石油价格大跌后,原本由石油价格上涨而掩盖的一些问题,陆续暴露了出来,苏联不仅经济陷入了困境,政治上也出现了危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出现激进的改革思想也就不足为奇了。年5月苏联青年经济学家亚夫林斯基就提出过“天计划”,年8月底,受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共同委托,总统委员会沙塔林院士牵头制定了“天计划”,只是后来受制于党派之间的斗争,这些计划没有实施罢了。

实际上,俄罗斯之所以采用杰弗里·萨克斯提出的“休克疗法”,除了政治原因外,杰弗里·萨克斯确实也是有两把刷子的。杰弗里·萨克斯在年在玻利维亚等拉美国家担任经济顾问时,针对这些国家存在的恶性通货膨胀,提出了反危机的激进纲领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其通货膨胀率由年20%下降到年21.5%。此外,萨克斯在东欧波兰等国担任经济顾问时也采用过“休克疗法”。于是,年10月28日叶利钦在俄罗斯第五次人代会上提出了激进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由副总理盖达尔亲自设计,同时俄方聘用萨克斯作为经济顾问。年1月2日,俄罗斯开始正式实行“休克疗法”,简单的概括一下其措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价格自由化,一次性全面放开价格。2、实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3、实施大规模私有化。4、实行对外经济贸易自由化。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则是该俄罗斯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直至现在俄罗斯仍在去工业化的逆境中苦苦挣扎。

以俄罗斯国有资产私有化过程为例,俄罗斯政府为了实现表面的公平,竟然把这些资产转化为债券。每张价值卢布,共计1.4亿张,并将它们发放到平民手中。然而,这些债券对于平民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相对于庞大债券构成的国有企业来说几张债券实在是过于渺小。特别是在当时大多数人生活贫困的处境下,一张所谓价值卢布的债券远不如一块面包来的实在,要知道在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了2%,于是很多人的债券被人廉价收购了,尽管交换的对象可能是一瓶廉价的白酒。另外,当时俄罗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购买者没有任何限制,大量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借此低价出售自己的企业,然后自己买,另一部分则被外资控制。在这里,有必要谈一件事情,虽然在俄罗斯国有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大发国难财的俄罗斯富豪,但他们并不是通过以收集国债券获得企业经营权后加以管理而致富的,而是以倒卖企业从中牟利。原因是在企业私有化过程中,并没有多少资金真正注入到企业中。显然,这就是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据统计,从年到年俄罗斯资产流失至少1万亿美元,流失到海外的资产至少亿美元,在持续四年多的国有化进程中,俄罗斯共出售了12.5万家国有企业,平均算下来每家只有美元,要知道同时期西欧一个中等规模的面包厂价格就超过了万美元。面对大量国有企业的廉价出售,俄罗斯“私有化之父”丘拜斯曾说“只有5%的拍卖是经济性的,95%是政治性的”。

“休克疗法”的实施使俄罗斯经济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俄罗斯损失惨重。其结果是实行“休克疗法”后俄罗斯连续7年出现了经济的负增长,GDP累积下降40%,工业下降46%,科研人员由万下降到80万,5年俄罗斯经济总量不到中国的一半,6年俄罗斯民用科技型产业在世界所占比例不足1%。据统计,在这场私有化风暴中,俄罗斯工人实际收入下降了50%—70%。俄罗斯社会财富损失1.7万亿美元,相当于俄罗斯年GDP的4.2倍,等于2.5个卫国战争中的损失。

俄罗斯实行的“休克疗法”外界褒贬不一。一部分人支持,一部分人反对。支持的人认为,在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之前,其经济就已经濒临崩溃了。首先是在货币方面,年—年俄罗斯平均每年印发货币为22亿卢布,80年代货币发行量暴增,年为亿,年为亿。其次,是经济的负增长问题,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为-4.1%,年为-15%。再者是通货膨胀率问题,年俄罗斯通货膨胀率为4%,年为10%,年为12%—14%,年为19%,年为16%。实行“休克疗法”后年俄罗斯通货膨胀率为%,年为%,以后逐年降低。所以,他们认为“休克疗法”反而有利于恢复俄罗斯的经济。实际上,这种说法是非常荒谬的。就像一个人本来感冒了,有人非得让他到雪地里光着身子去站上一天,并对他说这有利于锻炼他的免疫力,后来这个人病情恶化进入了濒死状态,不过他运气比较好过了一段时间病情好转变为发烧,这个时候那个提建议的人说看我厉害吧,用我的方法这个人从濒死状态变成了发烧,病情好转了。殊不知,如果一开始就不用那个提建议人的方法,这个人根本就不会病情恶化到濒死的状态,所以逻辑一开始就有毛病。杰弗里·萨克斯在玻利维亚采用的“休克疗法”确实是成功的,但是却是建立在玻利维亚通货膨胀率20%的基础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就相当于玻利维亚国内当时的经济几乎已经恶化到了极点,经济已经崩溃了,说的难听点就是死马当活马医了。而反观俄罗斯呢?年、年通货膨胀率不过是百分之十几,且年比年还有所好转,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采用风险极大的“休克疗法”呢?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再看蒙古、东欧及前苏联使用过“休克疗法”的国家,从年的产出变化可以看出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30%以上的GDP的下降,降幅最小的波兰年的GDP也仅为年的80%多,而那些降幅严重的国家仅为年的30%左右,所以单从这点来看,毫无疑问,“休克疗法”在俄罗斯、蒙古和其他前苏联国家的实践应用中是失败的。

我们再看一下俄罗斯实行的“休克疗法”的一些措施:1、价格自由化,一次性全面放开价格。2、实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3、实施大规模私有化。4、实行对外经济贸易自由化。这些措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过于激进。我们老祖宗早就说过,“欲速则不达,物极必反”。这些话用在俄罗斯“休克疗法”身上一点也不为过。首先是价格自由化,这明显是个长时间的过程,当年我国也实行物价管控,后来我们也放开了物价,使其市场化,不同的是我们是慢慢放开的,这就避免了物价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波动,从而产生有人大规模投机的局面。实施大规模私有化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我们在98年国企改革的时候也不不是一下子就全部私有化了,而是采取了“抓大放小”的政策,私有化不是无底线的,在关系到国家安全、重大民生的行业我国始终使其国有化,效果很明显。如在08年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国为油价上涨而头痛不已,而我们油价却保持在较低水平,平稳供应,所以当年汽车市场只有中国一家独秀。而俄罗斯的私有化进程不但急于求成,是很多国企贱被卖了,控制在外国资本手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出售时也不考虑底限,连石油、天然气这种掌控国家命脉的企业都一并私有化,最终结果就是寡头利用手中的这些企业绑架了俄罗斯的经济。随着大量企业私有化的进行,必然会出现一个问题,流动资金的短缺,因为大量的企业急需银行的贷款以补充新鲜的血液,否则,将难以为继。而俄罗斯政府却在这个时候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这明显的是个错误的决定,这与私有化的进行明显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即使三流的经济学家也看得出。最后,是经济贸易过早的自由化,尚且连我们中国入世时都有几年的过渡期,更不用说处于大规模私有化时期的俄罗斯了,经济贸易过早的自由化的结果自然是大量的国外商品涌入到俄罗斯,严重冲击到了俄罗斯的产业,使其本来就糟糕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所以,从经济角度来说,俄罗斯实行的“休克疗法”的措施没有一条是符合俄罗斯国情的。

读到这里很多读者不免心中有所疑惑,这么拙劣的方案怎么会得到俄罗斯上层批准。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政治斗争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实际上,在90年代初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斗争就已经十分激烈了,叶利钦靠否定苏维埃政权起家,通过各种手段扳倒了戈尔巴乔夫,解体了苏联。俄罗斯独立之后,自然要否定苏联的一切,其中就包括苏联的公有制制度,对于这件事自然是越快越好,所以为什么漏洞百出的“休克疗法”会被实施也就可以理解了。其次,这其中也有某些人的政治考虑,“休克疗法”使俄罗斯经济崩溃后,当时俄罗斯的副总统鲁茨科伊和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乘机逼宫,最终这场政治斗争演变成了武斗,后来发生了著名的炮击白宫事件。另外,还有一些人出于利益的考虑,在俄罗斯私有化的过程中大批苏联时代的干部利用他们手中的资源,自私有化过程中狠赚了一笔,对他们而言“休克疗法”是符合他们利益的。所以,综合以上观点,蹩脚的“休克疗法”为何能在俄罗斯顺利实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俄罗斯实行的“休克疗法”无疑是对其百害而无一利,苏联辛苦积攒几十年的财富在几年时间内化为乌有,百姓生活水平大大下降,除了军工业至今还保留了一些实力外,其他工业产业一蹶不振。明明是政客之间的政治斗争,买单的却是俄罗斯和她全体的国民,这不能不说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