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7点30分,作家贝拉“幸存者之歌音乐会”将在上海音乐厅举办。
“日夜流淌的黄浦江畔是我的母亲河。”出生于上海的加拿大籍作家贝拉说:“我用文学去寻找故乡,以音乐去讲述故事,把《幸存者之歌》唱给世界听,奏响人类命运与共的乐章。”
向世界讲述上海犹太人的故事,传播爱与信念的火种
“在一辆颠簸的马车上/坐着一位姑娘/她的眼中饱含忧伤……流浪民族的悲凉/是全人类之殇……诺亚方舟的船长/站在浦江召唤……”
这些饱含伤感的文字,由贝拉作词、根据犹太民谣歌曲《幸存者之歌》改编。音乐会当晚,这首歌也将由贝拉首次演唱。
贝拉的《幸存者之歌》,以八次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好莱坞顶尖制片人迈克·麦德沃父母二战时期在上海真实经历为蓝本而创作,被称为上海版《乱世佳人》。
《幸存者之歌》(中文版)于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反响热烈;年英文版由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上海书展上首发。
贝拉,被誉为当代浪漫主义与人道主义作家。她以一双发现爱与美的眼睛,多年来致力于向世界讲述上海犹太人的故事,传播爱与信念的火种,目前已出版《魔咒钢琴》《幸存者之歌》《伤感的卡萨布兰卡》等十多部长篇著作。贝拉的作品以爱与信仰为内核,展现上海海纳百川的人道主义精神,犹太人的智慧与幽默以及面对苦难与流浪依然生生不息的乐观坚强。它们在贝拉作品的字里行间闪烁与跳跃。
多年来,贝拉专注“犹太人在上海”文学创作与研究。在过去的20多年,贝拉走访了世界各地曾经在上海生活或出生的犹太人,积累了大量一手史料。“犹太人在上海”系列著作计划为十部。葛浩文(犹太人)是贝拉作品的英译者。凭借《钢琴师》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英国剧作家罗纳德·哈伍德最后遗作《魔咒钢琴》就是根据贝拉同名小说改编,也被称为《钢琴师》姊妹篇。
相较《魔咒钢琴》,《幸存者之歌》更具历史的鲜活度。为了创作,贝拉前后花了几年时间研读上海电信史,并从电信档案系统查到了迈克的父亲大卫在美商上海公司的求职履历文件。她还几次赴美造访迈克的母亲朵拉,获取了更多犹太人在上海的一手史料。
浪漫、温暖、充满力量的爱情故事,被镌刻在了大时代的背景中,作品以通讯技术的爆发节点切入上海的工业文明发展历程,完整、准确地呈现出上海早期的电信往事与鲜活众生。扎实的创作引发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088.html